2025年2月23日,安溪县凤城镇小东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人声鼎沸,春季科普课堂展示活动在此举行。原定120组家庭名额上线即“秒空”,超100组家庭涌入现场体验“科学专注力”“”等课程,“下楼走两步”就能参与科学实践的场景,让居民直呼“社区科普比网购还便捷”。
嫁接厦门经验,孵化本土品牌
这一幕的背后,是2024年以来安溪县科学技术协会构建的“家门口科普样板”成果的生动缩影。
2024年,在安溪县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和支持下,小东社区对标厦门市社区科普示范点模式,利用社区“党建+”邻里中心创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,这是全县首次授牌的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,并创新融入社企融合的“公益+普惠”的可持续化运作模式,致力于打造“党建+科技”邻里服务品牌,打通科普服务最后一公里。
2024年秋季,青少年科学工作室试运行期间,推出《幼儿科学》、《少儿科技》2门课程,开展了系列精彩纷呈的科普活动,服务38名学员,孵化亲子参与社区科普活动300多人次。
接续“家门口”科普阵地新蓝图
今年初,《泉州市中小学科学教育五大行动计划》出台,明确提出“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向社区延伸”。
这一政策为“小东科普”注入了强心剂。首先是课程扩容:春季课程细分增至《幼儿专注力科学》、《幼儿乐高创意拼》、《少儿乐高小颗粒》、《少儿科学小实验》4课程8个班级,本学期预计覆盖120多名少年儿童;
其次是场景延伸:暑期计划依托政策资源,联合科普企业开展“AI数创思维课”、“无人机课”、“AI编程”、“物联网创客”、“PBL-STEAM”课程,开设“科学积分银行”,学员实践成果可兑换院校馆所企业的深度体验资格,联动家校社形成闭环。
让“小样板”辐射“大科普”
“小东社区以‘小而美’的模式,验证了基层科普可持续落地的可能。”安溪县科学技术协会负责人表示,“未来将推动‘小东科普’的实践经验向全县更多社区复制,让科学普及近距离融入居民身边日常。”小东社区党委书记谢敏芬则展望:“政策为基层创新指明方向,我们会继续扎根本土需求,把‘小东科普’打造成孩子们‘看得见、摸得着、玩得起’的家门口科普课堂。”
社区主动‘蹚路’,才能把科普资源送到居民心尖。小东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这个“小而美”的科普阵地,正成为基层创新教育的鲜活注脚。